top of page

Portfolio

記憶破碎

相片可信嗎?能完全保存記憶的完整性嗎?隨著數位時代來臨,相片的保存由底片改為數位資訊,此時數位資訊難免因意外或種種可能,產生損壞或重組。改變後的資訊是否能提供原來的記憶意義,或者這些經過重組或變形的影像就如同我們的記憶一樣會因時間產生淡忘或變形?

c  (13).jpg

落花寂寂

日本有【櫻花7日】的說法,從花開到花落僅有短短七日。約翰.伯格曾經指出:「我們看到的世界與我們知道的世界,兩者間的關係從未確定。」當我們被滿樹燦爛的櫻花吸引,捕捉那美麗的影像時,應證了我們所專注的事物,正是一種「選擇的行為。」

櫻花飄落後,燦爛回歸寂靜,散落的花瓣回歸自然。2018年在靜岡,櫻花紛飛後, 落花寂寂;選擇另一種美麗,記錄當下單純的落花影像。

_86A6916.jpg

繁花一現

根據美國《財富》雜誌報導,美國62%的企業壽命平均不逾五年,中小企業低於7年,跨國企業10至12年,而大企業較為長壽,但也不過40年。在全球化浪潮下知名品牌橫掃各地,有些品牌橫跨百年,有些品牌卻如曇花一現,被時代所汰換。其存在時間,如花朵一般,從含苞到凋零,終究會有消失的一日。

企業品牌雖會凋零,但承載商品的人造包裝物,卻因其特性有更長的存在時間;如牛奶盒分解需要5年,紙杯要20年,塑膠杯50年,鋁罐80-200年,塑料瓶450年,玻璃瓶甚至長達100萬年。

攝影具有保留瞬間的影像的能力,藉由定時拍攝的相片,重曝而成單一影像,展現時間流逝下的變與不變。企業的存在如花開花謝,但其製造的容器包裝物卻有更長久的時間。天然物隨著時間快速消失,而人造物相對能有更長的存在時間,兩者存在的長短差異,也帶給環境不同的影響。

_L9A0070-2.jpg

本來面目

人類因著文明發展,衣裳從最早的禦寒遮蔽進化到裝飾與識別的功能,人是否因衣裳的識別而有改變,去除這些功能後,能否展現真實的面目。

經過重曝疊加的影像,服裝妝扮只留下淡淡的痕跡可供巡查, 原來衣裳裝飾與身份識別的意義淡化消失,而面目反倒逐漸清晰可辨識,並展現彼此間關係。如此能否再現真實,還原人的[本來面目]。

_L9A9030-2.jpg
bottom of page